近年来,荣成市以内陆村、沿海村、城中村为分类,因地制宜、因村而异、因人施策探索集体经济改革试点,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、高效益、可持续发展。2021年,全市77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,291村过50万元。
一、培育内陆村“土地型”发展模式,推动高效集约用地,实现向土地资源要效益。聚焦内陆村经济基础薄弱、资产资源缺乏、老龄化严重等现实问题,引导村集体流转闲置土地,发展集约规模经营,做活土地生金文章。目前全市村集体流转土地7.8万亩,占比11%。一是培育共富党建联盟,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由“单兵作战”向“协同抱团”转变。率先成立规模种粮、甘薯、花生三大粮油产业联盟,将过去的镇街属地管理转变为现在的部门主动靠前服务,成立联盟党支部,整合科研院所、金融保险等产业链服务保障企业22家,规模种粮、农产品加工等村级合作社356家,占行政村总数的46%,解决产业发展梗阻问题53个。二是试点股份合作改革,推动农民地租收入由“固定收益”向“股份收益”转变。在斥山街道盛家村、人和镇邢家村试点农村土地股份制合作改革,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,建立“保底收入+收益分红”模式,由村级合作社按地类作价折算股份,因地制宜制定亩产量基准线,超出部分二次分配,地种得越好,农民、村集体赚得越多,实现共赢。三是探索宅基地盘活新路径,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由“集体投资”向“社会认领”转变。引导村集体集中流转农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,统一向社会招募“新村民”,鼓励社会资本以项目认领方式取得宅基地使用权,发展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餐饮民宿等新业态。夏庄镇创新“社会力量投资、村级群众管理”运营模式,吸引社会资本500万元,改造休闲民宿14栋,认领“共享菜园”“轮胎艺术”等项目,直接增加就业岗位30个,带动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。
二、创新沿海村“链条式”发展模式,推动资源要素集成,实现向旅游经济要效益。聚焦破解沿海村产业低端化运营、碎片化发展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,以产业链思维整合涉渔资源,推动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产、传统渔村向特色景区转型、传统渔民向经营主体转变。一是深化统分合作有效形式,推动“一家一户”分散经营向“一村一企”统一经营转变。依托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,在成山镇河口村、宁津街道东楮岛村等5个村开展试点,由村集体成立旅游发展公共服务公司,统一制定标准、确定价格、创建品牌、提供服务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村一景”特色品牌,提升产业差异化竞争优势。东楮岛村成立旅游公司,建设海水浴场、海洋牧场、乡村记忆馆等项目,培育“鯃鑨人家”旅游品牌,“复活”闲置海草房100余处,统一对外经营服务,2021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40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,带动村民年均收入近10万元。二是用好工商资本下乡,推动“粗放经营”向“专业化职业化”转变。在宁津街道留村试点文旅资本旅游开发模式,引入北京金潮公司投资,建设金潮·初心小筑研学基地,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、研学中心、留村传统文化园,以及1500亩农事体验基地,年可接待10万人次,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。三是激活特色优势资源,推动“美丽乡村”向“美丽经济”转变。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综合提升,建设省市级美丽乡村158个,其中“花村”车脚河、“画村”牧云庵、“天鹅村”烟墩角等1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“3A”级景区标准,打造以人和院夼、俚岛烟墩角、成山西霞口、宁津十里古乡等为中心的5条美丽乡村经济带。
三、探索城中村“服务型”发展模式,推动多元化投融资,实现向资产经营要效益。聚焦做好城中村改造“后半篇文章”,健全集体资金管理机制,避免福利过高、分光吃净风险,探索理财增值新机制,确保资产保值增值。一是深化产权股份改革模式。推行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试点,建立集体产权再调整、再分配机制,因村制宜、一村一策制定具体改革实施方案,通过清产核资、资产评估、人员界定、量化配股等措施,把集体资产折成股份,以户为单位分配给村民,实现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村民变股东“三变”改革,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矛盾和社会问题。二是培育社会化服务新模式。聚焦海洋学院、党校体校、荣盛小区等场所,引导周边村庄发展“物业经济”,成立物业服务公司,招募本村村民集中就业培训,统一提供物业、餐饮、保洁等社会化服务,形成持续稳定产业。崖头街道碌对岛村成立物业公司,除服务本村小区,还对周边倪氏海泰酒店提供户外物业服务,提供就业岗位15个,仅物业服务可增加收入10万元。三是探索多元化理财模式。建立健全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监管机制,引导村集体合理利用土地补偿款购置门市房、开展社区理财、投资产业项目等,实现短期收入向长期价值转变、低效收入向高效回报转变,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保本增值、可持续发展。崖头街道西龙家村携手华住集团,投资建设2万平方米美仑国际酒店,双方共同管理运营、按比例分成,预计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0万元。